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【CHEERS雜誌採訪】台灣光鹽生技學苑5年實務培訓逾萬人次,如何辦到的呢?

【CHEERS雜誌採訪】台灣光鹽生技學苑5年實務培訓逾萬人次,如何辦到的呢?

座落於復北圓環,離捷運站僅有3分鐘距離,一個專責生技醫藥「職場導向課程」的教育訓練機構,在生科業界,大放異彩。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,捨棄政府補助,堅持遴聘業界主管擔任講師,規劃符合實務需求的訓練課程,近5年間培訓超過逾萬人次;不但為企業找到即戰力,更助生科系學生明白未來就業狀況,降低對職涯的迷茫感。


生技醫藥產學落差大 人才供需失調問題嚴重

生科相關科系每年有近5,000人畢業,現行的職缺也有超過2,000個以上,看似人力供應充沛、公司具有選才空間,但企業卻普遍反應找不到人。從這些指標與現象來看,生科生技產業在人才供需之間,明顯有了問題。

生科界盛傳一句玩笑話「一日生科、終生科科」。對學生而言,生科系聽起來好像很厲害,許多人不假思索就進入生科領域,但在畢業後,才發現業界所做的,跟自己所學的完全不一樣,所以許多人因此往其他領域謀職。

據悉,部分學校生科系畢業生留在本行就業的比例,不到10%。這麼高的轉行比例,經過多年的渲染與累積,已讓生科系學生產生強烈的迷茫感。對於自己能否找到工作,又或是未來實際就業的情況,學生們可以說是無從得知。

然而對企業而言,並非不願意起用新鮮人,但若新人對職缺工作內容陌生,就業後與想像中有差距,流動率一高,產業自然再投資新鮮人的意願就越低,是一個惡性循環。

創辦人以自身經驗 投入生技產學橋樑

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創辦人兼執行長蔡佩珊,對產學落差深有所感:「生命科學其實是一門基礎科學,生科畢業生具有基本的專業知識,但馬上要到產業界就業,有一道很大的鴻溝,並非不是學校教學的問題,也不是畢業生沒有能力,只是需要產業訓練」,一語道出創辦理念!

蔡佩珊在生物研究所畢業後,在研發單位、企業、公協會都有卓著經驗。親身走過不同身分轉換,蔡佩珊獨特的生命歷程,使她能設身處地了解眾人的需求,並提出其創業理念「成為生科界的光跟鹽,創造更美好的業界橋樑。」

堅持遴選業界講師 著重實務案例演練教學

就產業端而言,創辦人蔡佩珊曾任製藥協會秘書長,深諳業界求才若渴;故運用長年累積的人脈,力邀企業主管開課,以確保內容能符合業界所需。蔡佩珊坦言,要聘請業界主管級的業師,在時間安排上相當困難、對場地使用率也極其不利,但這是光鹽生技學苑的堅持,也是為了讓產業能有穩定的人才供應。

光鹽生技學苑的課程,是在學校所學的根基上,教導實務的流程、技術、與經驗。對學生而言,這就是最好的職場體驗班,不但能讓自己確認職涯目標,也透過專業培訓,獲得進入業界的敲門磚。

以臨床試驗為例,學校課程大多著重於研究設計、統計方法及規範介紹。而光鹽生技學苑開辦的臨床試驗實務培訓班,從臨床試驗員與受託機構的溝通、醫院訪視監測、試驗者安置、資料驗證、試驗過程中緊急狀況的處理方式、一直到結案報告、試驗後工作項目等,都有符合業界現行做法的實務教導與演練。對企業而言,是培訓新人的絕佳管道,對畢業生而言,則是補足職能的最快途徑。

持續為學員工作找出口 為企業徵才服務

「光,指引道路。鹽,調和滋味,也能使食物不致腐敗!」。很多人對光鹽的名字很好奇,出自於聖經,事實上就是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創辦的初衷,目前也正在生科界發揮長遠且深邃的影響力。蔡佩珊指出,由於光鹽生技學苑的學員大多是利用周末進修,上課也都競競業業,學習態度認真,屢屢獲得企業界青睞。

許多企業主動向學苑徵才,目前學苑均免費為企業及學員服務,「看到學員回饋找到理想中的工作,就是往前進最大的動力」蔡佩珊說。下一步也將克服各種困難及挑戰,往「專業生技醫藥人才媒合」的方向前進,盼成為生科業界人才供需的橋樑,使個人適才適所,以支持產業穩定發展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46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