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來源:2025-04-28 / New talk新聞
全球腦中風與神經退化性疾病診斷技術迎來新突破。國立中山大學生技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孫羽佑今(28)日指出,與美國維吉尼亞大學、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跨國合作,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創的非侵入式顯影技術,可即時探測大腦氧化壓力變化,未來有望提升阿茲海默症、中風及漸凍人等疾病的早期發現與治療成效。
孫羽佑表示,腦中風、阿茲海默症及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俗稱漸凍人症)等疾病,是目前全球面臨的重大健康威脅。過去研究發現,「氧化壓力」是這類神經退化性疾病早期發病的重要病理機轉,但現有技術無法在人體內直接觀察腦部氧化壓力的變化,導致臨床上難以及時診斷與介入治療。
此次研究團隊利用治療漸凍人症藥物「edaravone」的特性,包括結構半衰期長、在血液中穩定並可穿越血腦屏障,進行創新開發。團隊將其改造為正子斷層掃描(PET)專用探針,命名為[¹⁸F]fluoroedaravone(簡稱[¹⁸F]FEDV),成功打造出一套可即時偵測腦部氧化壓力分布的影像技術。
[¹⁸F]FEDV具有高度安全性,源自於已核准的臨床用藥,能順利通過血腦屏障,偵測中樞神經系統中細胞層級的氧化壓力變化,並可直接搭配現有醫院的PET掃描設備使用,無需另行購置儀器。該技術提供了疾病早期可視化診斷的可能,同時具備「診療一體化」潛力,未來可低劑量用於診斷、高劑量應用於氧化壓力治療。
孫羽佑指出,目前該技術已於小鼠中風及阿茲海默症動物模型中完成驗證,能成功偵測到病程初期的氧化壓力異常,並有望藉此提早介入,阻止疾病惡化。未來,團隊將推進至人體臨床試驗階段,期望為神經退化性疾病與腦中風患者帶來全新、無創且精準的診斷手段。
這項全球首創的非侵入性技術已獲國際權威期刊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》(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)刊登,象徵台灣在神經影像與精準醫療領域的重要突破。透過及早診斷與即時追蹤,有望大幅提升病患治療效果,改寫神經醫學領域的發展版圖。
(首圖來源:中山大學提供)
全文網址:https://newtalk.tw/news/view/2025-04-28/9679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