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醫藥政策趨勢
國家醫藥政策趨勢
行政院會昨通過爭議多時的「再生醫療雙法」,將原本最大爭議的「初步療效」刪除,要求所有再生技術都得進行人體試驗,但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疾病的緊急需求(恩慈治療)、特管辦法已開放項目例外,另也要求相關研究禁用於繁衍研究用胚胎;違法執行再生醫療者罰則提高十倍,最重可罰兩千萬元。...
「全民健康保險藥品費用分配比率目標值(DET)」自2013年試辦至今,已逾十年,藥價連年遭砍,各界認為需要檢討調整。健保署今舉行溝通會議,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,藥廠要求藥品使用國產原料,健保核價可加2成,過專利期藥物若在台灣取得第一、二張許可證也給予原廠藥價110%的健保價,力拼修法落實。...
生策會昨(7)日發布「2023生醫上市櫃企業獲利能力排名」,盤點台灣生技醫療與農業科技上市、櫃公司去年每股盈餘(EPS)前20家公司的表現,其中,藥品、醫材、通路、保健品公司各領風騷。...
癌症病人選擇標靶藥物、預後預測等,均需要次世代基因定序(NGS)檢測。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,今天經過共擬會議討論後,同意將19種癌別檢測納入健保給付,並在下周預告支付標準,預估2萬多癌症病友受惠,每年健保支出為3億元,最快五月上路。...
美國參議院聽證會近期批准《生物安全法案》,可能禁止與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業務往來,此法案也催促美國製藥公司急尋中國以外的製藥商。保瑞 (6472-TW) 董事長盛保熙透露,許多美國製藥公司轉單需求迫切,也有與多家美國公司接洽中,該法案對於台灣生技產業來說也是很好的機會。...
健保署昨公布最新藥價調整,強調藥價調整品項有四五六八項,是史上最低,可減少潛在的缺藥危機。不過,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直言,此次砍藥價的品項,老藥就占了九成,且多是慢性病藥物,恐衝擊民眾用藥,認為新藥、老藥應分開調整,才不會產生排擠。...
讀者專欄
隨著細胞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,許多再生醫療業者面臨如何將此新興生醫技術成功商業化的挑戰。再生醫療業者可採取多元化策略,包括與技術領先者合作進行產品研發與技術轉移,運用現代化的調整性臨床試驗設計加速產品的開發過程,並通過了解與利用細胞療法的加速上市法規政策,達成搶占市場商機目標。...
細胞治療作為一種革命性的醫療技術,具有極大的潛力來治療各種以前傳統藥物無從下手的難治性疾病。然而,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過程充滿了技術、臨床、法規、倫理等多方面的挑戰。本文將為細胞治療的未來發展提供一些思考性方向,希望讓後進業者能盡快跟上再生醫療國際趨勢。...
在進行動物實驗前,為確保研究的科學性、道德性和有效性,需詳細檢視以下15個重點項目。這些項目基於PREPARE指南,旨在優化實驗規劃,提升研究質量。...